从人民网获悉,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遵义海龙屯,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据悉,此次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址,是与湖南永顺彭氏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咸丰唐崖覃氏土司城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中国拥有48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
海龙屯遗址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是一座集军事、衙署于一体的古代军事城堡,由播州土司家族经营数百年之久,最终毁于明末的平播之役。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这座面积38万平方米的古军事城堡,最早修建于宋代。明代末期,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对其扩建、加固,形成了以海龙屯为核心,周边众多“卫星城堡”拱卫的军事防御体系,直到1600年被毁灭时,工程仍未全部完成。
作为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海龙屯的城墙、关隘、石道、宫殿布局等,都还保持着明代样貌。
2012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将海龙屯与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遗址捆绑,命名为“土司遗址”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特殊民族政策和管理,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遗产。
三处遗址分布于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区,是现存具有大型规模、完整格局、丰富遗存的土司城遗址。遗址格局包括土司城、土司衙署和土司家族墓葬群等。而海龙屯,又是唯一经历过战争,并毁于战争的土司遗址。
海龙屯有内外二城,内城利用天然陡坡和悬崖,加筑石构城墙而成,前有飞龙、朝天、飞凤三关,后有万安、西关、后关三关,城内新老“王宫”、住宅、库房、兵营、采石场、演武场等一应俱全。外城是从内城墙延伸至山前的一道基本围合的石构城墙,两侧建有铜柱、铁柱、飞虎三关,其中飞虎关及关前的36步天梯尤其险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