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 页>>学术交流>>正文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寻亲记 | 钱理群:具有国际研究价值的多元文化谱系
2025-01-02 11:06   贵州日报报刊社 审核人: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寻亲记 | 钱理群:具有国际研究价值的多元文化谱系

贵州日报报刊社2024-12-23 10:46:08热度: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物简介: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导,当代中国著名人文学者。

钱理群先生在为《屯堡文丛·专题研究书系》写的序言里说:这一段时间,我这个远离尘世的养老院里的84岁老人,竟然因为这套《屯堡文丛》,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整天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忆、现实的思考与未来的展望之中……

屯堡文化为什么有这样的不绝无尽的吸引力?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钱理群认为到21世纪初,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后的文化趋同,而以多元性和多样性为支撑的地方性特征,就成了制约全球化单一和趋同法则的平衡点。屯堡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了安顺几代学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屯堡文化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导钱理群。受访者供图

钱理群认为屯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民族文化独特性。屯堡人作为贵州早期的汉族移民,自身有着强烈的汉族自我意识和归属感,但后来的汉族移民却将其视为非汉族,加上它和周围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都显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学境界的流动性”。把屯堡文化放在近现代中华民族概念形成的大视野下,就具有典型意义。

二是文化多元性。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在漫长的六百年间,既在周边异质文化挤压下,坚守了原发地文化的某些特质,又吸收了周边异质文化元素,产生了新的变异,形成意义、构成更为复杂的屯堡文化。为我们理解和把握贵州文化,观察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形成过程、特质,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安顺屯堡地戏。安顺日报社供图

三是国家、地方、民间文化特性。屯堡文化是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国家政策的产物。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杂居的过程中,屯堡人既为地方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传播了国家观念与王朝意识,强化了“大一统”的地缘结构秩序。

四是儒家文化的世俗化。屯堡文化以儒家忠义伦理为核心价值,通过各种祭祀仪式建构了一个儒家伦理的礼俗世界。但在日常生活里,民间信仰又从不同方面突破儒家礼教,形成“儒、释、道、巫”混杂的现象。

金氏宗祠。

钱理群曾到贵州屯堡村落做田野调查,他认为要探讨屯堡传统文化对于乡村建设的意义。屯堡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文化增容”和“文化重组”,这为当下带来启示:今天的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地继承、移植传统文化,更要有新的文化增容与重组。而屯堡的新乡村建设要在传统屯堡经济、社会、文化的继承、借鉴与扩容、重组的结合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地情的发展之路。

钱理群因此总结,屯堡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大文化”,它把文化的国家性、民族性、地方性、民间性、主流性、边缘性全都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谱系。这就有了“甚至是国际性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拥有形成国际性文化研究的内在品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邓国超张焱

执行/李坤黄蔚

文/舒畅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已是首条
下一条:“贵州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学术研讨会暨“贵州地戏表演人才培训项目申报2025年国家艺术基金”筹备会召开

通讯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  邮编:561000

Copyright © 2012-2015 黔ICP09002237号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研究中心

电话:0851-33221890        网络管理员 E-mail:astun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