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发猛,1968年5月出生于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屯堡人,高中文化程度。主要从事屯堡文化基础资料收集与研究、民俗事项整理写作,间隙也从事屯堡面具雕刻。
参加贵州省文化厅地戏调查、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地戏折子戏”调查研究等课题;参加安顺学院吕燕平教授国家课题:苗岭走廊的民族融合研究,张定贵老师的国家课题:屯堡仪式研究等;主持《屯堡百人口述录音及整理》课题。主持七眼桥镇、东屯乡以及杨武乡乡村档案资料收集人员培训,七眼桥镇、东屯乡已出版《云峰八寨》、《东屯》乡村档案书籍。有《安顺地戏的四种表演现状》、《从“吃新节”民俗看仡佬文化与屯堡文化的融合》等在省屯堡研究会年度文集上发表;有仡佬族《大狗场吃新节》、普定城关镇《普定铁水冲龙民俗》关岭《布依族铜鼓舞》等多篇民俗事项文章在出版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上;《屯堡人上梁仪式》发表在《随笔贵州》等多本书上;与吕燕平教授合写《村落社区危机应对的传统文化习俗探析——对旧州一带“打清醮”的田野考察》获贵州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2015年编辑出版《屯堡故事》。在《安顺文艺》《贵州都市报》等报刊刊物发表屯堡题材短篇小说、小小说《那厚厚的火》《相亲》《牛场坝纪事》等等及散文多篇文学作品。
是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顺市屯堡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西秀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民间社团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