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沧桑岁月,足已更改任何一种事物,而那谁人都难以抗拒的岁月冲蚀,却没能给屯堡人留下太多的风化痕迹,它如同一枚经年形成的琥珀,在自己独有保护层下栩栩如生。桃花园是虚拟的,而屯堡却是真实而鲜活的。我们可以从600年屯堡民间艺术中感受那真实历史厚重的脉息。 雕刻
从外观上看,屯堡人的建筑以石块、石板构成坚固无比的石头城堡,但内部却有着十分铺张讲究的装饰,来自江南的木雕和石雕艺术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屯堡民居的门头最为繁复,有花窗、花板、垂花柱。每一个部件饰以不同的图案,最为典型的是古语类的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正中传统的汉族雕刻图案。民居内部的花窗、花门、柱、隔扇门、隔扇窗等雕刻也都如此。木刻石雕多以花卉、鱼鸟、龙凤、狮虎为题材,显示主人家祈求吉祥美好的审美情趣。有钱读书人家的门板等处还雕有诗词书画,这些雕刻图案与当地其他民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江南汉族移民文化的秀丽之处。
脸谱
地戏面具俗称“脸子”。其用材多用丁香木和白杨木。艺人选好木料后,经过截材、剖材、出 坯、精磨、上彩、装饰等工序刻制完成。地戏脸子在人物造型上刀法简洁明快。既注重写实又予以夸张,既讲究精细又不过于繁琐。武将强调“神气”,多为豹子眼,火烧眉、高鼻梁、獠牙嘴,人物或剽悍中透着勇武,或猛烈中显得深沉;文将注重“灵气”,人物造型显得庄重威严,稳重而刚劲;少将讲究“英气”,多为粉脸小生,五官端正,神采奕奕,英雄洒脱而透着阳刚之美;女将着力于“秀气”,含羞带笑的风眼突出女性的娇媚而不失飒爽英姿;道士、杂扮、动物不失其“精气”,或写实、或夸张,于怪异中透出憨厚或狡黠。艺人们在长期雕刻中还总结出几句口诀,如眉毛刻法要“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根线,武将似烈焰”;眼睛要求“武将豹子眼,文将菩萨眼,女将弯月亮,少将似杏圆”;嘴唇,为显示人物的勇猛刚烈,多采用“天包地,地包天,上下獠牙分两边”。这样的造型,使木刻面具精、气、神浑然一体,栩栩如生。
地戏脸子的“开脸”用色,讲究人物的性格特征,按艺人的话说必须“跟书走”。一般是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烈,蓝色表示果敢,绿色表示怪诞,白色表示英武,粉色表示奸诈,黄色表示忠厚。为了更突出人物的暴烈、凶狠、狡诈,往往在脸上勾勒极富农家生活情趣和民俗情调的花纹,如瓜花纹、藤蔓纹、蝴蝶纹、鱼纹、图案纹等。地戏讲究耳翅和头盔的装饰,使人物显得勇武有神。耳翅有龙凤翅和葵花翅,一般男将多用龙翅和葵花翅,女将多用凤翅。头盔有平盔和灰盔之分,男将多用龙盔,其盘龙可多可少,有头有尾,若隐若现,变化多端;女将多用凤盔,其彩凤展翅飞舞,体态婀娜,动势优美。而某些特定人物,也把龙凤同时并用。在头盔装饰的构图上,讲究民俗吉利的特点,有“二龙抢宝”、“游龙戏珠”、“双凤朝阳”、“凤戏牡丹”、“多喜多福”、“金玉满堂”。
丝头系腰 屯堡妇女的所系的丝头系腰是古代汉族服饰中重要的元素,不仅显示了女性的 三维美,还透出迷人的妩媚与典雅。丝头系腰由“带”和“丝 ”两部分组成,带长4米,丝长0.6米。编织时先把棉线放在一块长30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的铁板上编成通带。通带一般的就只编出方块格或白果花图案,花形特殊的可编出“花好月圆”之类的文字和花卉图案。编织成带状后的成品需要两次煮染成黑色,经过整压梳理才能成为正品。丝线和带的两端相连接,连接的工艺编织技术更为玄妙,一眼望去,你根本不知接头在哪里,给人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感觉。 刺绣 屯堡妇女心灵手巧,从小习针线,十四五岁后能秀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图案。她们在劳动闲暇时勤操针尖,继承了历代高曾远祖妣的刺绣工艺,花色各异,品种繁多。有作为男女交往“信物”的袜底,有轻巧耐用、美观大方的绣花鞋,有针脚整齐、图案鲜活的耳吉,有成龙配套的幼儿背扇、花帽、口水兜等等,这些是屯堡民间文化的又一奇葩。
银饰 屯堡首饰是用银子打造的纯手工饰品。主要用于妇女和儿童。它一代代传下 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首饰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很多新时代的文化气息。例如,一些首饰上刻有“世界大同”“盟军胜利”“保家卫国”,甚至还有“人民公社好、“社会主义好“等等。“八仙过海”“麒麟送子”,“福橡寿喜”、“龙风呈样”……一个个小小的耳垂、指环、发针、手锅上竟然雕出这么精美而又丰富的东西l它浸润着浓浓的中华文化.有历史故事,有道镩伦理,有飞禽走兽。可惜,祖先传下来的这门古老手艺连同它所承载的文化已经在屯堡消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