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地戏与屯堡族群社会——基于仪式视角的研究
第二节 地戏依存的文化生态环境
屯堡地戏的存在除了地理历史的因素之外,电堡群落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是与之相关的重要方面。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众多的文化事象对地戏起到支持、支撑的作用,反过来地戏也是这些事象展开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地戏与屯堡群落内部的其他文化事象具有互文性的关联,它们共同搭建起屯堡文化的整体构架和基本内容,共同凸显了屯堡族群社会的强记忆特征。因此,要研究地戏就需要了解地戏依存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地戏依存的屯堡物质文化
安顺屯堡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体现在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农具文化等方面,其中诸多事象具有明代江准地区的文化特质。体现了屯堡人数百年来持续的历史记忆。这是使屯堡人区别于其他汉族,也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物质文化现象。
(一)建筑文化
屯堡村寨人才济济,住居所沙之堪舆、石匠、木匠、铁匠、雕匠、瓦匠(或称盖匠)、泥水匠等一应俱全,不同村落甚至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分工,他们之间通过协作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1.村寨选址
安顺屯堡村寨在选址上遵循传统风水理念:“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背有靠山,前临坝子,村旁有流水曲折延伸。安顺屯堡村寨选址基本上是遵循这一要求,寨前多为良田。且水源充足。赛后紧靠青山,但村寨一般又不建在山上。依山不居山,临水不靠水,进可攻,退可守,又避免洪涝灾害。以九溪为例,背靠猫林坡。右为王家坡,左为詹家坡,前有宽阔的九溪河,沿河两侧为适宜耕作的农田,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风水观。其他如鲍屯、古昌屯、本赛、雷屯等在选址上都有这些共同特点。撇开其他影响因素,单看屯堡村寨的选址,确实都是条件比较优越的坝子地区,宜人的青山绿水。宽阔的良田好土,这为战争年代向军队的供给提供了保障,也使不断增多的移民进入有了立足的基本物质条件,“汉人(屯堡人)住坝子,仲家(布依族)住水边,苗族住山头”,黔中地区不同民族的居住格局大致是这样的体现。众多的屯堡村寨连片成缀地分布在一派园风光里,让人赞叹当年屯堡先辈的开发之功,羡基屯堡人幽美的生存环境。创作于1935年的九溪小学校歌,虽只是对九溪村的描述,但也反映了屯堡村寨在选址上的特点,其中部分歌词写道:“山,环绕多雄伟,前面又临河水深,此乃是天生成,生地成。青山绿水,钟灵毓秀启人文!似仙府,赛桃林,幽胜境,当推我九溪镇,大家早慕名!”①
2.村寨布局
屯堡村寨一般都在寨前建有坚固寨门,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往往砌有石头寨墙,墙体随地势的起伏而修建,呈圆形或半圆形,曲折婉蜒,尽显历史的沧桑和底色,似乎在钩沉那过往的陈年旧事。在围墙隔离下,一个个的屯堡村寨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
经过寨门,屯堡村寨通常都有一条主街延伸至村落尽头,两侧有数条小巷,在主街与小巷的联结网络上分布着一个个的徽式四合院、三合院。屯堡人大多来自江准,徽州建筑文化的影响也镌刻在他们的历史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