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
建筑文化 服饰文化 方言文化 饮食文化 农事文化 民间文化 民俗文化
服饰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屯堡文化>>服饰文化>>正文
美术视角下的屯堡银饰与贵州苗族银饰
2022-03-15 15:48 蒋晓昀  秘书处 审核人:

 

银饰的构图、造型元素、纹样取舍等美术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银饰;文化;纹样;造型

0  引言

银饰常为少数民族所青睐,是贵州各少数民族的常用饰品。苗、布依、侗、水、瑶等民族都有以银为饰的习俗,其中以苗族为最,苗家人比任何民族都更喜好佩戴银饰,可谓银饰佩戴之典型代表。《苗疆见闻录》称其“喜银器,无论男女,戴用耳环相劝,妇女并戴手钏。富有妇女戴手钏五六对者。其项圈之重,或竞多至百两,炫富争妍,自成风气。”以致银饰几乎成为少数民族的代名词

苗族在《苗族古歌》中就有“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的篇章,并在著名叙事长诗“仰阿莎”中有饰银的古老传说,但“据古籍查考、苗族老人访谈,都没有发现明朝以前苗族银匠出现的证据,说明苗族银匠可能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1]较有力的一个说法是:苗族银饰的历史远不如那么久远。苗族银饰的历史应该始于明代,普及于清代,而沿袭至今。“苗族银饰的纹样和造型受汉文化影响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有些饰品几乎是原样照搬。” [2]“龙、凤、狮图案显然是受汉文化的影响,其形象与汉族地区造型基本一样”[3]如一些古老苗族银饰上的六宝、八卦、福禄寿喜等的纹样与汉族银饰几乎如出一辙。由此可以推论,早期苗族银饰受汉文化影响较大,其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民族化过程。笔者认为自明代以来,苗家银匠在这个进程中进行了改造创新,聪明的苗族银匠们首先考虑了银饰需符合了苗族的审美习俗;其次需反映苗族的生活,包括生存环境中以苗族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再次需考虑与蜡染及刺绣为主的苗族服饰的整体搭配,并从刺绣、蜡染纹样中捕捉灵感,在兼顾了这三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取舍创新,最终成为广大苗族人民接受认可,并自具特色的苗族银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苗族银饰记载了苗族的社会历史、图腾崇拜、宗教巫术、民族生活,蕴含了苗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苗族独立的审美视角和思维方法。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图腾崇拜以及独特的征战、迁徙文化成为了苗族银饰造型元素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对象。“‘以钱为饰’所流变出的夸富心态更决定了苗族银饰在审美价值上的三大艺术特征,即: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4],苗族银饰也因此具备了一种独特的展示性。它的表现已不是一个点,而成为了一个面。

屯堡人作为汉民族中特殊的一员,建构了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特征的汉民族亚文化系统,承袭了汉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审美观。屯堡银饰作为近600年来独特屯堡文化的特殊文化载体之一,它不光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而是具备了象征意义的生命符号。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成为屯堡正统教化主流的深刻文化内涵。它深受民间文化吉祥观的影响,祥瑞吉祥纹样成为造型的重要元素,同时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乃至佛家文化都成为其银饰物化的重要载体。它将“生活元素的点滴片段融入在小巧的银饰上,体现了屯堡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因而屯堡银饰只是一种点缀,她就是一个点,一个记录历史变化、体现屯堡人“儒、道、释、巫”合一宗教信仰的点。贵州安顺屯堡银饰作为银饰中一朵小小的奇葩,六百多年来与少数民族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银饰文化交相辉映,独具特色。屯堡银饰灵秀小巧的身姿细腻地现出(插:了)屯堡历史独有的文化内涵。

笔者拟从美术视角对两者进行比较说明,不妥之处,恳请同行教正。

1  银饰类型比较

苗族银饰根据穿戴的部位划分,可分为头饰、颈饰、胸背饰、腰饰和脚饰,包含:银帽、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银耳柱、银耳缀、银项圈、银项链、银压领、银手镯、银戒指、银脚环等等,种类繁多,以大、重、多、粗犷为美。其中银帽、银冠、银角等为典型苗族银饰。

 

屯堡银饰大致可分为帽饰、胸饰、耳饰、手饰、发饰几大类,包含:银帽缀、银挂饰、银坠饰、银手镯、银戒指、银银钗、银银簪、银耳环、银耳坠等。种类不多,以精巧、玲珑取胜。其中以儿童帽饰(银老者)、手镯等为典型银饰。

  

2  银饰制作工艺比较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有绞丝、镂空、 连环、压花、錾刻、锻打等(插: 并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技法。制作手法有粗细两类:粗件做工粗略,用银份量大具有厚重质量感,主要用来炫富。如扣环项链、实心项圈、实心手镯等。 细件很精致,用银较少,但制作时较费工,如银花、银羽、银泡、银雀、银冠、银铃等,主要用作装饰。

屯堡银饰制作工艺有:范铸、锤揲、焊接、鎏金、錾花、镶嵌、炸珠、点翠等,并有突起、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技法。因各类银饰小巧玲珑,一般用银都较少,但制作手法细腻,除具备装饰效果外还记录着各历史时期的变迁。

3  美术元素比较

3.1纹样

苗族银饰更多地受到巫文化的影响,因而图腾崇拜作为装饰纹样的主体大量存在于银饰之中,与苗族有图腾关系的几种动植物形象成为主要造型形象,据《苗族古歌》记载,在远古时代,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了12个蛋,被鹡宇鸟帮助孵化出苗族祖先姜央,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传说世代相传,在苗家儿女的心灵上烙上了神圣的烙印,但凡苗族拥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无论在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还是苗族银饰上,水牛、枫树、燕雀、蝴蝶,乃至《古歌》中提到的十余种鸟类造型都成为主旋律,几乎在所有的苗族民间艺术品中都能看到。造型纹样以大量的抽象符号和夸张变形为特点,有写实的自然纹样也有抽象的几何纹样,有各种物象特征的组合也有单独特征的摘取。除此之外,苗族特有的征战文化、迁徙文化也对银饰纹样造型产生了影响,最典型的要算苗族的银马围帕及苗族骑士护额牌,围帕呈带状,中心嵌一圆镜,左右两侧分饰七名骑马武士,战士们披盔戴甲,队列整齐,好一派整装待发的威武场面;护额牌上用焊接的工艺把14名骑士纹样同向镶嵌在护额牌上,好一幅雄壮的战争场面。另外,民间吉祥信物也有所体现,这也许是汉文化的少许残存吧,如:盘长图案、麒麟送子图案等。但这类纹样所占比例很小。

 

最具特色的当数夸张的苗族大银角及各支系的银帽,银角造型直接源于远祖崇拜意识“蚩尤之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富丽堂皇的银帽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图腾纹样。银帽一般分内外两层,主要装饰集中在外层,外层分三段,上端正中银扇高耸,周围以千万银花装饰,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以银链相连,下缀铃铛。造型装饰极为华丽。

 

苗族银饰主要装饰对象主要为未婚少女,是未婚身份的一种象征。故而苗家有“有衣无银不盛装”,“无银无花不成姑娘”的说法。苗族已婚(插:妇女)一般要脱去盛装银饰,只保留耳环、手镯、发簪等少数几种银饰。

 

屯堡银饰纹样取材较为宽泛,不拘一格。但凡民间祥瑞之物都囊挂在内,如石榴、鱼(寓意多子)、莲花和鱼(寓意年年有余)、桃子(寓意长寿)、麒麟送子、梅、兰、竹、菊等。纹样以写实为主,变形及写意极少。另外,屯堡人“儒、道、释、巫”合一的宗教信仰对银饰纹样造型产生了影响,如:八仙过海等纹样造型是道释文化影响的选择;佛家文化中的狮纹、罗汉、菩萨等,都是屯堡银饰常表现的重要造型纹样,这源于屯堡女子多信奉佛教,而狮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文殊菩萨即以狮为坐骑,屯堡女子佩戴的戒指98%皆为图案,这应该是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缘故吧!另外聪明的屯堡人把历史故事也镌刻在这些小巧的银饰上,如:“太白乘龙舟醉戏高力士”的背扇坠饰,图中画李白醉酒斜坐在椅子上,高力士蹲下为李白脱鞋的场面,画面极富戏剧性。最具特色的当数屯堡银饰中的文字装饰,它作为一种特殊纹样造型夹杂其中,这些文字造型变化不仅跟纹样图案风格一致,成为纹样的一部分,而且在本身的文字意思上还与时俱进,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文化内涵,如:抗战时期的“努力救国”、二战胜利后的“盟军胜利”、抗美援朝时期的“保家卫国”、解放胜利后的“革命完成”、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好”等等[5]。但无论哪种文字表述都紧扣国家发展主题,透视出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信、勇”等的精髓。这一装饰特点是屯堡银饰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类型银饰的典型标志,屯堡银饰中的典型银饰——儿童帽饰(银老者)及长命锁,就常用此种纹样进行装饰。 

 

屯堡银饰佩戴与婚否无关,只与年龄有关,年纪较长的一般佩戴银饰纹样及造型要简单、朴素一些,年轻的繁复一些。屯堡女子婚否的标志主要是靠头式来体现,一般婚前多留独辫,婚后盘作髻状。

  

上述种种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插: 屯堡银饰和苗族银饰纹样选择和表现寓意的区别是明显的,这都因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体系所致,但要将其完全割裂开来分析研究,似乎不够客观全面。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说中华民族是一体,但同时它又包含了五十多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接触、混杂、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细细审视,尽管主流不同,但在细节造型上还是存有共同之处 ,如: 龙图腾造型,在两类银饰中都作为一种典型造型纹样出现,苗族银角上、手镯上大都有“二龙戏珠”的纹样,屯堡长命锁、手镯中也以“二龙戏珠”为主要纹样,所不同的是屯堡工艺中出现的龙造型就是正统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造型,他是中华历史上的圣物,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真正的“龙图腾”。而苗族工艺中出现的龙只是《苗族古歌》中的一个蛋,并无特权可言。是可以和各种动植物组合的一种符号。是“亲切可爱的世俗化动物”[6]对龙的形象可自由变化,因而它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有鱼龙、鸟龙、蜈蚣龙、蚯蚓龙、麒麟龙等等;还有,苗家蝴蝶造型在屯堡银饰上也有表现,只不过表现的蝴蝶已无崇拜之意,而是取其蝴蝶多卵(子)的吉祥寓意;银簪的造型如出一撤,只是簪面花纹上屯堡银饰要繁复一些,做工上要精致细腻;另有一物,那就是“五兵”吊饰,它们的造型和功能在两类银饰中惊人相似,一般以“五兵”为坠(刀、枪、剑、矛、铲)又加入了牙签、挖耳勺、镊子等实用坠物,都用作胸部的装饰物;“八仙”、“狮”等纹样在两类银饰中都有,二者寓意基本相同,但屯堡银饰无论是“铁拐李”还是“何仙姑”的造型构思,还是精湛手工的细节上,苗族银饰都是无法比拟的。当然,苗族银饰的恢弘气势也是屯堡银饰所不能企及的。

3.2造型、构图、审美法则

从造型、构图上看,审美法则上看,它们几乎都以再现自然物为主,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在写实的基础上,夸张变形。这些图案似乎是不管结构、不讲透视、不讲逻辑的,但又无处不体现出美学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图案结构严密、有序。同时借助粗细不一长短不齐的线条,大小不等的面,似是非是的形,元素的解构重组,使之既富于变化而有和谐地组合在图案之中。大小、疏密、粗细、动静对比恰当,点、线、面构成元素运用恰到好处,图案设计中自由纹样、填充纹样、适合纹样、角偶纹样等装饰造型手法的灵活运用,使得视觉效果既简单又丰富,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造型形状上,苗族银饰有方柱形的、扇形的、编丝的、镂空的、圆形的、银和藤木结合的,银饰种类多达一百多种。屯堡银饰不及苗族银饰多,主要有圆形及不规则型,其中有一种戒指造型奇特,戒面较长,几乎可将手指的三分之二覆盖,称之“麻姑戒”。屯堡银饰多采用主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布局形式,与苗族单层造型相比较要复杂、精致得多。总的来说,屯堡银饰细腻精致、形制一般较小,苗族银饰粗狂豪迈,有典型的大型饰物。


4  结语

 

屯堡银饰贵州苗族银饰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银饰类型,是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物质形态。虽然民族文化同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各地迥然相异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体系。不同的文化体系势必产生相异的审美心理,因而形成了多样化的银饰文化。因而,银饰已不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成为植根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这导致了它们在构图、造型元素、纹样取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神秘与张扬、粗犷与细腻、夸张与写实、诙谐与庄重、愚拙与老练的生动比较。这样的差别本身就是非常珍贵的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创作、研究中应该珍视。随着市场化的冲击,银饰和其他的民间艺术品的境遇一样,正经历着消亡和变异,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去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确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摄影:李立洪



参考文献:

[1]余未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 贵州卷[M],华夏出版社,2007,305页

[2]张世申等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22页

[3] 杨晓辉等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171页

[4]张世申等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23页

[5]肖杰张勇的屯堡银饰情结[M],贵州广播电视报007年43期

[6]杨晓辉等,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171页

[7]本文苗族银饰图片: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王长春等摄

光耀夺目的贵州少数民族银饰,唐文元摄

[8]屯堡银饰图片:李立洪摄

 

已是首条
下一条:服饰文化

通讯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  邮编:561000

Copyright © 2012-2015 黔ICP09002237号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研究中心

电话:0851-33221890        网络管理员 E-mail:astunpu@126.com